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健康前沿网资讯>正文

白衣天使话战疫武汉咱们为你拼过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时间:2020-05-12 19:17:58  阅读:9780+ 作者:健康界

原标题:白衣天使“话”战疫 | 武汉,我们为你拼过命!

512护士视频(标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全国累计派出4.26万名医护人员前往湖北开展救援,其中护士达到了2.86万名,占了近70%。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中,广大护士用简单和平凡演绎了无数的精彩和感动。2020年5月12日是第109个国际护士节,也是南丁格尔200周年诞辰。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护士节,让我们走近摘下口罩的“提灯女神”,一起聆听他们的战疫心声。

“我们仅仅是换了个地方履行自己的使命而已。”

山西大同同煤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ICU主管护师黄敏

1月26日(正月初二),山西大同同煤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ICU主管护师黄敏接到援鄂任务后,来不及向家人告别,便跟随援鄂队伍前往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救援。

援鄂期间,黄敏始终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希望留给患者、把安全留给同伴。“既然自己已经来了,就让所有的交接、磨合、危险、忙乱都紧着我一个人吧。”黄敏笑着说。

回想起2月19日那位需要插管上呼吸机的患者,黄敏仍心有余悸。“那天下午4点,我和麻醉师让病房内所有人员撤离,只剩我们俩配合插管。经口插管术顺利完成后,这位患者血氧下降,医生进来调整了呼吸机参数,并让我先断开密闭式吸痰管与呼吸机的连接。”

一旦断开呼吸机,气溶胶就会立刻弥漫在空气里,在场的每位医护人员有很大的感染风险。紧急时刻,黄敏连吼带叫地把大家“轰”了出去,剩下自己在病房里面寻找患者血氧下降的原因,所幸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如今,援鄂58天圆满完成救援任务凯旋归来的黄敏感触颇深。“我是一名普通的护士,履行一个护士的职责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应该做的。我会尽快回到工作岗位,以一颗谦卑、感恩的心,继续努力工作,不负社会给予的殊荣。”

中日友好医院西区综合病区护理单元护士郑雷刚

中日友好医院西区综合病区护理单元护士郑雷刚所在的病区是由普通病房改造成的重症病房,共56张床。这里有气管插管的患者、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经鼻高流量吸氧的患者、合并老年痴呆的患者……身在污染区,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患者交叉感染,能下地活动的患者也不允许走出病房。这意味护士要担任多重角色,不仅负责患者的疾病治疗,也要成为患者的生活助手和心理治疗师。

高规格的防护,保障了安全的同时,也给郑雷刚的日常工作带来了难度。“考虑到防护面罩有效期为4小时,我们每组在污染区持续工作时间也是4小时。4小时看似很短,但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患者和自身安全,每个人每时每刻都保持高度警惕,不敢疏忽。高度紧张的情绪加上严密紧实的防护,有时会出现憋气头晕的状态。如果在凌晨1点到5点最近一段时间工作,生物钟的破坏会让这种状态雪上加霜。只要能坚持,没有人愿意中途返回清洁区休息缓和。”

郑雷刚回忆,进入污染区不到半小时,身体就开始出汗,不一会儿护目镜开始产生雾气,逐渐积聚成水滴。“严重时,水滴挂满护目镜,出现视物不清。为了核对治疗单,为了看清监护仪的数值和呼吸机的波形,我们应该调整角度,有时微微仰头或低头,有时斜视前方,只为找到看清前方的空间。”那时,不管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艰难,郑雷刚依然义无反顾前行。

“不管前方多么艰辛,那道‘逆行之光’永远都在!”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主管护师易雅培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主管护师易雅培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伢,爱吃热干面,更热爱自己的城市。有着17年护理经验的她,毅然加入抗疫阻击战,用行动来守护自己的家乡。

“武汉是我的家,只要她需要我,我便愿意做那一道逆行之光!”易雅培的声音铿锵有力。

武汉亚心总院的一位自行拔出胃管的老奶奶,令易雅培记忆颇深。“由于疫情期间家属无法留陪、探视,老奶奶非常烦躁焦虑,不配合给予的一切治疗,并开始拔管。”为了缓解老奶奶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善解人意的易雅培从抽屉里取出播放器打开音乐放在老奶奶床旁说道,“奶奶,我们听听音乐吧,这样您会觉得舒服一点点。”音乐响起,是易雅培熟悉的歌词。

“待老奶奶安静之后,我们就主动联系上了她的女儿,让他们视频通话。”为老奶奶架起了亲情的沟通桥梁,易雅培甚是欣慰。“我当时就想,要让老奶奶放心!有我们在,一定让她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回家!”易雅培坦言。

那晚,当易雅培忙完手上的工作时已临近午夜时分,被墨汁渲染的黑夜在远方透漏出一点点微弱的光。易雅培抬头仰望夜空若有所思:不管黑夜有多漫长,不管前路多么艰辛,“逆光行者”永远在你身边!

中日友好医院国际医疗部二病区护士于国双

四月的武汉,已经感受到了初夏的炎热。随着武汉新冠肺炎新增确诊人数、现有确诊人数、现有重症人数的不断下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各个省市援鄂医疗队开始了有序的撤离。

4月6日,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援鄂救援的中日友好医院国际医疗部二病区护士于国双接到撤离通知。这一天也成为她离开武汉前的最后一个夜班,“我们既兴奋又不舍,六十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武汉已经成了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见证了它最艰难的时刻,陪它一起奋斗,看到它一点点的恢复生机……”用于国双的话说,这是她和同事拼过命的城市,对于武汉她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临别前的一切都显得格外珍惜。离别前夜,于国双在隔离病房再次穿上防护服那一瞬间,眼泪止不住的掉下来。“这是最后一次在武汉穿防护服了。”从下午5点一直忙到晚上9点,于国双有序的组织病人转科、擦拭消毒仪器、整理清洁病房。

“做一个有温度的护士,行最温暖的护理,抚平武汉病人内心的创伤,安抚他们焦虑的心,是我的责任!”于国双至今还记得自己援鄂的初衷。

值得一提的是,于国双的防护服有点特别。在隔离病房,于国双将“朵朵和多多,妈妈爱你们”10个大字写在防护服上。“把孩子的名字写在防护服上,我就感觉他们就像在我身边一样,我想‘带着’孩子一起战斗。”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于国双希望自己援鄂救援的勇气和决心能够传承给孩子。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脊柱、关节外科护士长李冬梅

3月7日,这是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脊柱、关节外科护士长李冬梅来武汉的第43天,也是她充实的一天。

这天,一位退休老干部的情况一直不好,出现了悲观、厌世的情绪。“他是参加老同学聚会感染的,一共5个同学感染,其中一个已经去世了,这种巨大的恐惧感充斥着他的内心,以至于只要我们一离开,他就会提各种各样的小要求,想法设法把大家留在身边。”李冬梅介绍。

那天老干部拉着李冬梅的手,迫切地表达了回家的愿望。“你要好好配合治疗,就能很快回家了”。李冬梅故作轻松的回应着。其实后来的两个小时里,他的情况一直不容乐观,最后还是逃脱不了插管的命运。

李冬梅还清楚的记得一位女患者对于做CT检查的恐惧。“她一直都非常的紧张和害怕,到了CT室,我就跟她说,不需要过多的担心,我会一直在你左右。”在李冬梅寸步不离的陪伴下,女患者检查顺利完成。

“然后她对我说,冬梅你就是我的靠山、我的依赖,你在旁边,我一点都不紧张,谢谢你!”看着患者难得洋溢出愉悦的神情,李冬梅也不禁欣喜万分。

那天,金银潭医院贴心的为大家准备了康乃馨迎接女神节,李冬梅挑了一个自己心仪的颜色心想着:不管身处何地,认真工作的女人都是最美丽的!

“护士这个身份让我们像个身披铠甲的战士坚定前行。”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护士张琪琳

新冠肺炎在中国肆虐之时,上海各大医院的医生护士奔赴武汉支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作为上海抗疫一线,也迅速集结,各科抽调人力以最快的速度开展应急工作。“身边的同事以党员为首纷纷自愿写下请战书,申请进入应急病房,我也深受影响,主动请缨加入战斗。父母心里充满担心和紧张,一家人聊了很久,得到父母理解与支持,让我更加有力量。”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护士张琪琳坦言。

1月28日,是张琪琳第一次进入应急病房的日子,也是她第一次穿上防护服。在快速熟悉病房环境后,张琪琳便迅速投入到工作。

“防护服加N95口罩的组合把自己包的密不透风,就算是寒冬腊月,整个人也大汗淋漓,为了节省物资及穿脱防护服的时间,我们尽可能的减少出病房的次数,这对我们生理上是极大的考验。”

张琪琳介绍,每天收治的患者一批又一批,病情有重有轻,工作时他们基本上没有一刻停歇,顾不上吃饭喝水,等到脱下防护服的那瞬间,才发现衣服都湿了。“我们互相调侃,却并没有许多抱怨,抓紧时间休息,养精蓄锐准备迎接下一个班的工作。”

即便这样,张琪琳依然克服恐惧,像个身披铠甲的战士,走的每一步都非常坚定。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肿瘤二科副护士长黄芳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肿瘤二科副护士长黄芳,跟随第三批上海支援武汉医疗队在武汉与“疫魔”奋战了55天。

最令黄芳感动不已的,是来自队伍里和整个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知道队员心心念念想吃一口武汉特色小吃热干面,于是队长特地进食材让酒店餐厅做给大家吃;知道大家都是火线奔赴武汉没来得及理发,又连忙安排了理发师上门为大家服务;知道队员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过生日没有家人陪伴,特地嘱咐酒店厨房为过生日的队员下碗长寿面;知道好多女生犯奶茶瘾,于是联系奶茶店为大家送下午茶......”黄芳感慨道,太多太多的地方都体现了队长和后勤老师的细致和周到,让各位队员在结束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后,能够感受到一丝温暖和感动。

“外界对我们援鄂人员的关爱更是满满。面对疫情,社会、企业、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援鄂人员看在眼里暖在心中。有政府送来的医用物资,有企业捐赠的生活用品与食物,有小朋友送来的一份温暖,还有一些热心人士不计报酬的为我们服务。”这些充满温度的人和物,黄芳的眼眶早已湿润。她说,“真的非常感谢大家!正是有大家的付出和支持作为我们强大的后盾,我们在前线才能更加坚定信念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妇产科护士长助理王楠

1月25日,大年初一,这是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妇产科护士长助理王楠参加抗疫的第一天,也是全国新冠肺炎疫情最为吃紧的时候。

那天一早,王楠整装来到应急病房报道。“大家都很忙,似乎没有人在意是否又有一个伙伴加入,护士长告诉我有一名护士身体不适要去医学观察了,我的到来正好可以顶替这个位置。”那一刻没有过多的犹豫,王楠立马换好衣服进了隔离病房。

在王楠的日记当中,也清楚的记录着这个意义非凡的一天:

四个小时,不吃不喝不透气的工作告一段落。

医院很关怀我们,在午饭时间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跟汤,还有零食和水果。短暂的整休后,接着是忙碌的收治,患者慢慢的变多,我们的床位越来越紧张,必须赶在更多患者入院之前,做好病房的准备工作。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赶巧的是有位患者今天生日,党支部、团支部以及工会为他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而我有幸跟另一位小伙伴代表大家为他送上了生日祝福。

“现在回想这一天,忙碌充实并充满考验。”王楠至今忘不了凌晨五点,父母送她去机场路上那黑暗的天空;忘不了寒冷的气温下所有人戴着口罩焦虑的样子。

责任编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