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健康前沿网资讯>正文

坏死性筋膜炎中医诊断如何治疗坏死性筋膜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时间:2021-04-17 10:31:23  阅读:92264+
坏死性筋膜炎中医诊断如何治疗坏死性筋膜炎

一、坏死性筋膜炎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坏死性筋膜炎常为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包括革兰阳性的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随着厌氧菌培养技术的发展,证实厌氧菌是一种重要的致病菌,坏死性筋膜炎常是需氧菌和厌氧菌协同作用的结果。

  坏死性筋膜炎常伴有全身和局部组织的免疫功能损害,如继发于擦伤,挫伤,昆虫叮咬等皮肤轻度损伤后,空腔脏器手术后,肛周脓肿引流,拔牙,腹腔镜操作后,甚至是注射后(多在注射毒品后)均可发生,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者好发本病,部分坏死性筋膜炎病人合并有糖尿病,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肥胖,营养不良,肾病,休克,转移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

  (二)发病机制

  多种细菌侵入皮下组织和筋膜,需氧菌先消耗了感染组织中的氧气,使组织的氧化还原电位差(Eh)降低;同时细菌产生的酶分解了组织中的H2O2,从而创造了少氧环境,有利于厌氧菌的滋生和繁殖。

  细菌感染沿着筋膜组织迅速广泛地潜行蔓延,引起感染组织广泛性地炎症充血,水肿,继而皮肤和皮下的小血管网发生炎性栓塞,组织营养障碍,导致皮肤缺血性坑道样坏死,甚至发生环行坏死,镜检可见血管壁有明显的炎性表现,真皮层深部和筋膜中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受累筋膜内血管有纤维性栓塞,动,静脉壁出现纤维素性坏死,革兰染色可在破坏的筋膜和真皮中发现病原菌,肌肉无损害的表现。

二、坏死性筋膜炎的症状

  本症主要发生于皮肤外伤或手术之后,如皮肤擦伤、外科切口、褥疮、肛周瘘管或糖尿病性足部溃疡等,且多见于糖尿病、心血管及肾脏疾病者,其表现可为急性型暴发性或慢性顽固性潜在性病变。临床上对此种皮下筋膜感染性坏疽,曾有很多不同的名称,现简述如下:

  (一)溶血性链球菌性坏疽

  系由于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急性严重性化脓性疾病。有人认为是一种坏疽性丹毒。多在外伤或擦伤后不久,暴发性发生境界清楚的痛性红色肿胀。多发生于四肢,皮损在1~3d内迅速扩大,同时伴有高热、衰竭等严重全身症状。在发病2~3d内,患部即呈暗红色,其上发生多数水疱或大疱,下部发生不规则的出血性坏死,水疱破后,呈现出境界清楚的皮肤坏疽,且不断扩大,此时患处皮肤麻木,有坏死黑色焦痂,四周绕以红晕,故很似三度烧伤。经1周或10d后坏死组织可腐败脱落,但在身体其它部位可发生转移性病损,多数病人病情不断发展,中毒症状逐渐加重,终因败血症或休克而死亡。

  (二)梭状芽孢杆菌厌氧性蜂窝织炎

  是一种梭状芽孢杆菌所致的严重的皮肤组织坏死,有广泛的气体形成,多好发于污秽或外伤清创不彻底的部位,尤其好发于肛周、腹壁、臀部及下肢等易受粪便污染的部位。其临床表现与坏死性筋膜炎相似,但有某些缺氧性坏疽的现象,其分泌物黑色并有恶臭,常含有脂肪小滴,在皮损四周有明显的捻发音,X线检查软组织中有大量气体。

三、坏死性筋膜炎的治疗

  坏死性筋膜炎是外科危重急症,其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尽早清创,应用大量有效抗生素和全身支持治疗。

  1. 抗生素

  坏死性筋膜炎是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各种需氧菌和厌氧菌),全身中毒症状出现早、病情重,应联合应用抗生素。甲硝唑对脆弱类杆菌高度有效,伍用克林霉素可控制脆弱类杆菌;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等),可控制肠杆菌属;氨卞青霉素对肠球菌和厌氧性消化链球菌敏感;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三嗪等的抗菌谱较广,对需氧菌和厌氧菌均有效。

  2. 清创引流

  病变组织及周围存在着广泛的血管血栓,药物常难以到达,故积极、大剂量抗生素治疗1~3天无明显效果时,应立即手术治疗。

  彻底清创,充分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手术应彻底清除坏死筋膜和皮下组织,直至不能用手指分开组织为止。常用方法:

  (1)切除感染部位的健康皮肤备用:清除坏死组织,清洗创面;行游离植皮,覆盖创面。此法可防止创面大量的血清渗出,有利于维持术后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

  (2)在健康的皮肤上做多处纵形切开:清除坏死筋膜和脂肪组织,以3%双氧水、甲硝唑溶液、或0.5%~1.5%高锰酸钾溶液等冲洗伤口,造成不利于厌氧菌生长的环境;然后用浸有抗生素药液(甲硝唑、庆大霉素等)的纱条湿敷,每4~6小时换药1次。换药时需探查有否皮肤、皮下组织与深筋膜分离情况存在,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扩大引流。

  (3)择期行植皮术:皮肤缺损较大,难以自愈时,应待炎症消退后,择期行植皮术。

  手术操作中应注意健康筋膜的保护,损伤后易造成感染扩散。甲硝唑局部湿敷可延缓皮肤生长,不宜长期应用。

  3. 支持治疗

  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者,可输注新鲜血、白蛋白或血浆;可采用鼻饲或静脉高营养、要素饮食等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

四、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Fisher提出六条诊断标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百科:

  1. 皮下浅筋膜的广泛性坏死伴广泛潜行的坑道,向周围组织内扩散。

  2. 中度至重度的全身中毒症状伴神志改变。

  3. 未累及肌肉。

  4. 伤口,血培养未发现梭状芽胞杆菌。

  5. 无重要血管阻塞情况。

  6. 清创组织病检:发现有广泛白细胞浸润,筋膜和邻近组织灶性坏死和微血管栓塞。

  细菌学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取材最好采自进展性病变的边缘和水疱液,做涂片检查,并分别行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测定血中有无链球菌诱导产生的抗体(链球菌释放的透明质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B,能产生滴度很高的抗体),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1. 丹毒

  局部为片状红斑,无水肿,边界清楚,且常有淋巴结,淋巴管炎,有发热,但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不具有坏死性筋膜炎的特征性表现。

  2. 链球菌坏死

  由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以皮肤坏死为主,不累及筋膜,早期局部皮肤红肿,继而变成暗红,出现水疱,内含血性浆液和细菌,皮肤坏死后呈干结,类似烧伤的焦痂。

  3. 细菌协同性坏死

  主要是皮肤坏死,很少累及筋膜,致病菌有非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专性厌氧菌,变形杆菌和肠杆菌等,病人全身中毒症状轻微,但伤口疼痛剧烈,炎症区中央呈紫红色硬结,周围潮红,中央区坏死后形成溃疡,皮缘潜行,周围有散在的小溃疡。

原标题:坏死性筋膜炎中医诊断如何治疗坏死性筋膜炎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